找到相关内容850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修与外弘关系的一点思考

    它有不共世间的法门。即是通过实修获得现量境界。即与真理相契合。释迦世尊也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行,证悟宇宙人生真理之后,才广宣教法的。由此可知,修是证悟的基础,证悟是外弘的基础。修与外弘是住持正法、利乐有情的根本所在。能否担当起弘法的重任,首先要看自己有几分修与之功,曾体达几分法意,得到几分法味,对佛法的信心有几分,对三宝的信心是否坚固。如果这些尚未具备,恐难达到弘法利生的真实效果。...

    法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069760.html
  • 五智与四身

    相应,自受法乐,名自受用。即与上智法身同体。他受用者,为十地菩萨所现。传说法身,令他受用故。此二受用,皆法性所流,成法然事业,亦名法身。  三、变化法身,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,所现之丈六应身也。亦是传说,变转八相,故曰变化,缘谢即灭,机兴则生,亦是法尔之作业,故名法身。秘密,外宣显教。一代百亿应化身之教主,即此法身也。  四、等流法身,为九界随类之身,非为佛身,或有佛形,无而忽有,暂现即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1757541.html
  • 读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

    他欤。儒者云中立而不倚强哉,矫乃竟又胡广之中庸以乱儒。诸谓佛法谓折中外道之说者,几何不同于乡愿德之贼欤?是故佛教非折中,非因袭,而实独创者。所谓独创者,得法实相,因而说明之以昭示夫人。人未有如斯得法实相而昭示人群者,故云独创。其实佛常说,如是之法,三世诸佛展转传来。又说有佛无佛法性常住,法界安立,亦实无所创立也。如是不依见执而证实相,唯佛为然,焉有依他外道之谬执而徒事折中者可为至道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664270.html
  • 圣者亦受杀生之报

    报,因此只有以吉祥草才能砍下其头,后来果然如是。   大圆满传承祖师贝洛扎那,以前世作比丘时,曾杀过身上虱子,以此果报,在被迁往到蒋慕茶瓦容后,关在许多虱子的监狱里。   虽然诸圣者已了相应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杀生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902476891.html
  • 随念三宝经 (从藏文经藏译出)

    梵行。初善、中善、后善。义妙、文巧。纯一、圆满,清净、鲜白。佛、薄伽梵,善说法律。正得,无病,时无间断。极善安立,见者不空,智者各别。法律善显,决定出离,趣大菩提。无有违逆,成就和顺;具足依止,断流...

    法尊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838991.html
  • 问:供灯有哪些功德?

    的众生。 9)命终升天:供灯者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,而会转生天界。 10)速证涅磐:供灯者在很快的时间得圣者的果位。 供灯时一定要发菩提心,一定要想谴除一切众生的无名黑暗。同时,还应该象《供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3032085210.html
  • 什么是智慧的实相

    实相的。这些都是妄心的设施量所形成的心理状态。但能自觉都是自心现量,了知一切外物之性都是非性,究竟是有或是没有,事实上都不可得,与其了不可得,所以在内外一切境界上,智慧朗然,幻影不生。由此顺着三解脱...的妄想不断发生。却不自知都是自心现量所形成,却说那是我和我所的各种状态。而且加以执著,不能自觉自心现量,却推测智相而生起许多妄想,由于用妄想心以求智,所以观察外性非性而不可得,就堕入断见之中,认为...

    南怀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752915.html
  • 佛身初解

    无灭,它依缘而生,随缘而灭,所见皆其外化。  密教的自性身即佛之常住真身,自然具足理智之法性。  密教的受用身分自受用、他受用二种,理智相应,自受法乐,名自受用;他受用者,为十地菩萨所现,传说法身...及二乘凡夫所现之丈六应身,亦是传说,变转八相,缘谢即灭,机兴则生,其可对应于显教之化身。  在三身之外,密教另立等流身,为九界随类之身,非为佛身,或有佛形,无而忽有,暂现即隐,平等流出九界等同,故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453000.html
  • 专访惟贤长老:如何做人

    一种境界,经过闻思修,即闻慧、思慧、修慧,提高内心修养;经过对事物的认识,达到主观客观的统一。在静中观察,认识到自己是什么,宇宙是怎么发展的,从而达到超越时间空间的境界,那就广大了,由相对到绝对,这个境界就不是一般的言语、思虑可以达到的,这是佛陀的境界,人的理智达到佛陀境界是最高的,在佛教来讲就是根本智。 根本智以后,续生后得智,以悲心对待一切事物,于是,对众生宣传教法,建立三藏十二部经典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91882181.html
  • 慈辉佛教基金会长杨洪:佛教对社会的责任

    以此作为前导,才能有更为超越,更为洒脱,也更为坚定的作为。 就在二千多年前,佛陀夜睹明星初成正觉的那一刹那,叹曰:“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不能得”,便注定了佛...无量的慈悲与智慧,终于调服了他们凶暴的民风。而目犍连尊者更是为法忘躯,在弘化的过程中,终至被外道砸成了肉酱。圣弟子们大无畏的精神,若非缘自于他们深刻的,与对众生光明的本质具足坚定的信心,实难至此。...

    杨洪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杨洪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1357113702.html